上海到鞍山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上海到鞍山物流/绿色陶瓷产业基地

来源:www.66083797.com 发布时间:2012-3-8 浏览次数:

这是清城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全面提速的一年,注定将在该区又好又快发展史上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2011年,众多的大事、喜事成为清城这一年最难忘的记忆。

这一年,清城区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达到364.8亿元,同比增长16.5%,多项重要指标再创历史新纪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2.11亿元,同比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同比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70.2亿元,同比增长63.2%,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额之高、大项目之多、产业项目占比之大均创新高……

这一年,清城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相继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

一届区委、区纪委,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全面完成镇、街、村(居)换届选举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清远鸡美食节、第三届沙糖桔旅游文化节……

这一年,清城区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凤城文化广场、“丹凤朝阳”主题雕塑和凤城公园廉政文化景观等一批特色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区展览馆建设顺利启动,各街镇老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和标准篮球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文艺百村行”等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成为省体育先进区……

开局之年开门红喜看清城谱新篇

开局之年开门红。2011年,清城区以比拼珠三角为战略导向,以建设“四个中心”为战略定位,把握科学发展主旋律,唱响富民强区最强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产业支撑持续增强、投资消费持续扩大、运行质量持续提高、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的特点,实现了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有后劲的可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重大项目成果丰硕经济实力继续提升2011年,清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动力大为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8∶59.4∶35.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1家(按新口径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70.2亿元,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被列为“省市共建再生有色金属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了“中国再生铜都”品牌,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产值达720亿元,建材陶瓷行业产值预计超过110亿元,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增加至18个,“新亚”牌和“光”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全市空白。

城市化进程提速市容环境好上加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过去一年,清城区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区域农村实现“三个村村通”,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亮点突出,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基础配套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魅力更加凸显。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群众生活逐步改善

谋得福祉惠民生。2011年,清城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倾斜财力、倾斜政策、倾斜资源,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整合资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涉及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2011年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过去一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3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67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98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

依法行政成效显著社会环境和谐稳定2011年,清城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加快,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成为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县(市、区),全面建成了三级综治信访维稳机构,实现了综治信访维稳网络上下延伸。

落实“桥头堡”发展战略砥砺奋进实现富民强区

一串串闪亮的数据为2011年划上圆满的句号,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却折射出过去一年清城的发展和进步。它让我们看到,勇往直前的清城人,正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使得全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民生保障和群众生活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富民强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拂去征尘不自喜。2012年,锐意进取的清城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葛长伟提出全面实施“桥头堡”发展战略,清城区作为紧靠省会城市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承接辐射带动的条件。再者,随着广清城际轻轨、佛清从高速、广乐高速、汕湛高速、广清高速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和市、区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推进,清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城市形象、发展环境和区域竞争力也将发生脱胎换骨的重大变化。展翅鲲鹏风正举,龙腾金海恰逢时,2012年,且看幸福清城在路上阔步前进!

构建“五个清城”

———率先崛起的实力清城。通过五年奋斗,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六个翻一番”,比拼珠三角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排位上升到珠三角9市47个县(市、区)中上游位置,接近珠三角先进地区发展水平。———转型发展的活力清城。通过五年奋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成效,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51.9∶45.6,基本形成具有清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工、宜商、宜游中心活力充沛,成为环珠三角更具发展活力的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品位高尚的宜居清城。通过五年奋斗,城镇化水平达到85%,初步凸显大广州卫星城、华南休闲宜居名城、清远湖城的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中心。———文化繁荣的人文清城。通过五年奋斗,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建成一批特色人文景观,打造一批特色文体活动品牌,创作一批特色文艺作品,增添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彰显人文清城魅力。———富裕和谐的幸福清城。通过五年奋斗,群众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人民群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地过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新生活。

打造“三基地两集聚区”

今后五年,清城区将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三基地两集聚区”:———高端产业成长基地:按照建设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的要求,以侨兴产业园和东坑产业园为载体,以高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产业成长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省市共建再生有色金属先进制造业基地两大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基础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完整、产值超1000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绿色陶瓷产业基地:按照集约发展和绿色低碳的要求,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抓紧完善园区生活配套,着力打造环境优美、优质高效、产值超350亿元的绿色陶都。———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人流、物流优势,加快发展空港经济、高铁经济、轻轨经济,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高端旅游产业集聚区:按照建设“宜游中心”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两圈一带六品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